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字典

缭字的意思

缭
拼音liáo
注音ㄌ一ㄠˊ
部首纟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笔顺フフ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统一码7F2D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缭(繚)liáo(ㄌ一ㄠˊ)

⒈  绕,缠绕:缭绕。缭乱。

⒉  用针线缝缀:缭缝(fèng )。缭贴边。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wind round, rap around, bi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liáo

〈动〉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有关尞( liáo)声。本义:缠绕)

(2) 同本义 [wind round]

缭,缠也。——《说文》

再缭四寸。——《礼记·玉藻》。疏:“绕也。”

弗缭。——《仪礼·乡饮酒礼》。注:“犹紾也。”

肠纷纭以缭转兮。——《楚辞·怨思》

缭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后汉书》

(3) 又如:缭肘(即“镣ń”。囚禁犯人的脚镣、手铐);缭绕(缠绕);缭纠(缠绕相连貌)

(4) 围绕;绕道而行 [make a detour]

矜纠收缭之属。——《荀子·议兵》。注:“缭绕,言委曲也。”

每一门内,四缭连屋。——《聊斋志异·金和尚》

(5) 又如:缭曲(迂回曲折;婉转含蓄);缭眺(谓声清而长)

(6) 祭祀名 [offer a sacrifice to]

八月缭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以手纵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绝以祭也。”

(7) 又如:缭祭(周礼九祭之一。祭以左手纵持肺根,右手取肺尖,缭绕使断,取以为祭,故称)

(8) 缝纫法之一。用针斜着缝缀 [stitch]。如:缭衣缝;缭贴边

(9) 假借为“撩”。撩乱,纷乱 [disorder;wind]

缭乱边愁听不尽。——唐· 王昌龄《从军行》

词性变化

liáo

〈名〉

(1) 用以固定船帆的绳索 [sail rope]。如:帆缭;缭手

(2) 另见 lǎo;liǎo

康熙字典

繚【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說文》纏也。《類篇》繞也。《禮·玉藻》再繚四寸。《班固·東都賦》修袖繚繞而滿庭。

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八曰繚祭。《儀禮·鄉飮酒禮》弗繚,右絕末以祭。《註》繚,猶紾也。

人名。《前漢·藝文志》尉繚二十九篇。《註》師古曰:尉姓,繚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淸和郡有繚縣。

《集韻》朗鳥切《正韻》盧皎切,𠀤音了。義同。

《集韻》離昭切,音髎。力照切,音燎。義𠀤同。

《廣韻》力小切,音燎。《莊子·盜跖篇》繚意絕體而爭。《音義》繚,理也。

《集韻》爾紹切,音擾。人名。莊子有黃繚。

《韻補》叶力虯切。《楚辭·招隱士》偃蹇連卷兮枝相繚。《註》繚,紐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繚【卷十三】【糸部】

纏也。从糸𤋯聲。盧鳥切

说文解字注

(繚)纏也。从糸。尞聲。盧鳥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