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字典

采字的意思

采
拼音cǎi cài
注音ㄘㄞˇ ㄘㄞˋ
部首采部
总笔画8画 结构上下
笔顺ノ丶丶ノ一丨ノ丶统一码91C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采(採)cǎi(ㄘㄞˇ)

⒈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⒉  开采:采煤。采矿。

⒊  选取,取: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购。采写。

⒋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⒌  同“彩”。

⒍  〔采采〕盛多的样子。

⒎  古代指官。

其他字义

采(埰)cài(ㄘㄞˋ)

⒈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汉英互译

pick、cull、pluck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cǎi

〈动〉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pick]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collect;gather]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choose;accept]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性变化

cǎi

〈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colored silks]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color]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word]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complexion;spirit]。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expression]。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wager]。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基本词义

寀、埰 cài

〈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fief;feoff],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outer suburbs]。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康熙字典

采【酉集下】【釆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𠀤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采地。《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飾也。《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註》如淳曰:采,飾也。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墓地。《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風采。《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詩·秦風》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衆多也。《朱註》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幣也。《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註》正義曰:采,幣也。

詩篇名。《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姓。《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地名。《左傳·僖八年》晉里克帥師,敗狄于采桑。《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註》晁采,玉名。

木名。《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註》索隱曰:采,木名。卽今之櫟木也。

草名。《博雅》采,䆃采也。

《韻會》《正韻》𠀤倉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與菜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採取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采【卷六】【木部】

捋取也。从木从爪。倉宰切

说文解字注

(采)捋取也。大雅曰。捋采其劉。周南芣苢傳曰。采、取也。又曰。捋、取也。是采捋同訓也。詩又多言采采。卷耳傳曰。采采、事采之也。此謂上采訓事、下采訓取。而芣苢傳曰。采采、非一辭也。曹風采采衣服傳曰。采采、衆多也。秦風蒹葭采采傳曰。采采猶萋萋也。此三傳義略同。皆謂可采者衆也。凡文采之義本此。俗字手采作採、五采作彩。皆非古也。釋詁曰。采、事也。此言假借。采事同在一部也。從木。從爪。此與𥝩同意。𥝩之訓曰。禾成秀人所收也。則𥝩亦可云木成文人所取也。此采爲五采字而毛詩屢言采采與。倉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