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守财奴》教案_高二语文教案–电子课本库网

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二语文下学期《守财奴》教案

来源:课本库网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时间:11-28

高二语文下学期《守财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并学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传神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进而认识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本质。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守财奴那种对金钱的痴迷所导致的人性的丧失。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难点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教学思考
1.课文中,葛朗台的表现是多变的,但一切为了金钱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多变的表现围绕着不变的本质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变认识其不变,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中自然归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了解作者。阅读课文,分析葛朗台这个艺术形象。
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二、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三、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也可以让熟悉情节的学生介绍。
四、研读课文
1.情节的丰富多彩和巧妙发展。
作品用丰富多彩的情节集中地表现守财奴的性格。奇事迭出,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巧妙发展。葛朗台为了剥夺欧也妮的继承权,打定主意,对女儿采取“巴结”“诱哄”的策略,可是一到家,一见梳妆匣上的金子,既定方针完全忘在脑后,故事就出现一个反向的插曲,爆发了一场争夺战,几乎闹出人命。冲突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葛朗台摇身一变,是另一副令人作呕的丑态。家庭风波对太太来说却是催命,太太一死,继承权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两斤金子的争夺全然不同,先前葛朗台对女儿凶狠得荒唐,这回却是温柔得荒唐。表面的温柔掩饰着内心的贪欲与惶恐。先前欧也妮为保全梳妆匣以死相拼,这回对几百万的遗产却又淡然处之,葛朗台的紧张成了完全主观的紧张,可笑的紧张。在两宗大的事件之后,是种种有趣的琐事,结尾又是令人惊讶的一笑。大大小小的情节组成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人。
也可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写梳妆匣风波,而写葛朗台回家后就怎么巴结女儿、诱哄女儿,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什么影响?葛朗台哪些举动不符合年龄特征?由此着眼,容易掌握故事情节精彩之处。
2.人物形象分析
◎葛朗台
葛朗台的性格特征,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等,作品中都很明显,重要的是深入理解,看出葛朗台的自私、贪婪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拜金主义的灵魂,认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历史特点。
第一,葛朗台可谓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者通常是为他的家庭,为他的老婆孩子,而葛朗台是对亲人也自私,他的利己主义走到了极端,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
第二,葛朗台可谓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暴发户更多地表现为挥金如土,骄奢淫逸,而葛朗台则是守财奴。他并不贪图物质享受,而贪图金钱本身。在货币的多种职能中,他惟独钟情于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金钱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惟一的幸福。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独生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他根本想不到金钱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带走。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第三,葛朗台的贪欲具有极大的爆发力。
76岁的葛朗台一见梳妆匣上的金子,竟能纵起身子像老虎一样扑上去。关于继承权的谈判,到关键时刻,他的精明利落,叫公证人都骇呆了。风瘫后的葛朗台守护着他的宝库,连狗在院子里打个哈欠都听得见。弥留之际,盯着金路易可以一盯几个小时。咽气之前竟能作出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
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葛朗台太太
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DXW课本库网

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3.主题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归纳、总结。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艺术鉴赏
1.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艺术特色,欣赏精彩的细节描写,用举例并做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得具体一些,精细一些。
动作描写。比如“抢夺梳妆匣”一节,对葛朗台看见梳妆匣后的动作描写,“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又如欧也妮在“文书”上签字之前,葛朗台连连抹汗的动作;欧也妮答应签字以后,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又“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生动地表现了葛朗台不择手段地掠夺钱财的伎俩。
葛朗台风瘫后,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
葛朗台在临死前“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已经奄奄一息,依然见“金”眼开。正是这最后一抓,导致了气绝身亡,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语言描写。例如: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这句话是葛朗台想到重病的妻子如果真的死了,她的财产,按照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的一句内心独白。如果女儿从他手里分出去一部分家产,这对守财奴葛朗台来说,无异于要他的命──抹他的脖子。作者通过这句内心独白,展现了这个守财奴的内心世界。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的金子时所发出的惊喜的狂喊。原来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非常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交易,“这交易划得来”,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作是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这是葛朗台在临死之前对女儿说的话,说明他的守财、贪婪。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这是葛朗台临死叮嘱女儿的话,充分显示他的金钱占有欲和守财奴的性格特征。
(二)意味深长的讽刺
行文的“潜台词”非常丰富,讽刺并不直露,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一是葛朗台的语言不但充满市侩气、铜臭味,而且不时出现逻辑上的背谬,构成绝妙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例如:
◎“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作者并无半句议论,只是通过他的言行让读者领教他的逻辑,想见那一副荒谬丑恶的嘴脸。又如: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前言不搭后语,可见他心思都在一屋子的黄金上面。
二是淡淡的侧面烘托中有丰富的潜台词。例如葛朗台也知道太太一死就得办理遗产登记,而这样就要了他的命,可是要给太太治病,他又舍不得花钱。于是他问医生:“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写裴日冷的答话之后就是淡淡的侧面烘托:
◎“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微微一笑”,似乎平淡,却是无言的嘲讽,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好一个守财奴!家里金山银山,花两个药钱却舍不得。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在“公证人”前面加一个定语“骇呆了”,写他的表情,用以烘托葛朗台。连见多识广的公证人都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厉害真是异乎寻常。老家伙似乎痴呆了,不料只要事关财产,他竟精明异常,敏捷得有如蟒蛇捕食。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欧也妮劝父亲不要动梳妆匣时说“看在你灵魂得救面上”
◎欧也妮发誓“大家拼掉”,葛朗台还“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这类语句都可咀嚼、品味。
二、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参考资料
一、巴尔扎克与他的“人间喜剧”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0),金钱力量空前膨胀,一时间举国滔滔,上下逐利,人欲横流,道德沦丧,从而激起一代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根据他们所信奉的思想原则去揭示、分析、鞭挞现实的丑恶,涌现出一批传世之作,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汇“人间喜剧”。
奥瑙利·德·巴尔扎克(1799—1850),生长在一个重利益轻情义的中产阶级家庭,幼年即感受到金钱世界的冷酷。大学期间曾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诉人办事处工作,耳闻目睹了大量围绕财产和权力斗争的案件。毕业后一度从事企业商业活动,均以失败告终,致使常年背负债务和高利贷的压力。凡此种种都丰富了他的生活经验,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醉心的创作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严肃小说《舒昂党人》。到1850年辞世,他共完成长、中、短篇小说90余种。他采用让同一人物在不同故事、不同场合相互穿插反复出现的方法(人物再现),使若干部作品发生内在联系,并按照内容性质将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类。作为主体部分的“风俗研究”,又包括“私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六个“场景”,从而使全部作品组织成为有机的整体,命名“人间喜剧”,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与讽刺。“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直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种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的怀疑。《欧也妮·葛朗台》就是“DXW课本库网

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郭谦《被金钱吞噬的灵魂》,《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8期)
二、《欧也妮·葛朗台》情节与人物
《欧也妮·葛朗台》属于以揭露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丑恶为主的“风俗研究”中的“外省生活场景”。索漠城里野心勃勃、工于心计的老葛朗台,从箍桶匠成为一方巨富的发家史,正是处于上升阶段的法国资产阶级具体而微的缩影。葛朗台1789年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他用岳父给的400路易向共和党的标卖监督官行贿,三钱不值两钱地买到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田地。他是种葡萄的好手,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预算得像天文数字一样准确,投机买卖从未失败过。他加入共和党,当上索漠城行政委员、区长,依仗职权在房地产登记时“占了不少便宜”,而且修筑公路条条通向他的葡萄园和田庄,又大批承办军需合同,营私舞弊,中饱私囊。1806年拿破仑执政,“激烈分子”葛朗台被免职,但他因连得岳母、妻子外婆和外公的三笔遗产而成为州里纳税最多的人,得到了新贵族的头衔。1817年王朝复辟,他进一步扩大地产,出租磨坊,买卖公债,抛售黄金,垄断葡萄酒生意,就这样聚敛起1700万法郎财产。可以看出,从市民阶层中崛起的暴发户,葛朗台不同于原始积累时期以积聚钱财为目的的资产者。他懂得“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懂得如何使货币在流通领域不断增值,即价值规律、商品交换、货币周转对于资本积累的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处在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又由于一生蜷缩在古老、闭塞、保守的外省小城索漠,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具有一种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损失也不知道有别的痛苦”。他住的是破旧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菜和肉全由佃户送来,从不花钱去买。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11月1日才点上壁炉,3月31日就熄火。他生活中最快活的时刻是晚上躲进密室摩挲他的累累黄金,82岁风瘫以后还是从清早起就叫人把他的转椅在卧室的壁炉与堆满金子的密室的门之间推来推去。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想抓住神甫手中的镶金十字架,最后一句遗言是要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拜金”泯灭了葛朗台的人性,也割断了他和其他人之间除了“现金交易”以外的一切感情和联系纽带,包括自己的妻女也只是在与金钱有关时在他的心目中才有价值。妻子病危,他关心的是“要不要花很多的钱”,他为她求医只是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他逢年过节给女儿一些金币,那不过是她陪嫁的压箱钱,当发现女儿把这些钱转送给了堂兄查理,盛怒之下立即把女儿软禁起来,每天“只有清水面包,没有取暖的火”。后来他主动和女儿讲和,不过是为了骗取、剥夺她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好把全部财产永远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当女儿答应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时,他喜不自禁,“热烈地、紧紧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可怜欧也妮只有作为金币储藏者和财产继承人才能享受到一点点“父爱”!对负债自杀的兄弟,他想到的仅仅是“他一点财产也没有了”。对前来投奔他的侄儿查理,他盘算的是得用多少钱才能打发他走,一旦把查理的一些金饰物骗到手,就下了逐客令。对竭尽全力包揽全部家务的女仆拿侬,他每年仅付给60法郎,整整35年里只给过她一只旧表作礼物。对商业上的对手,他总是不动声色地等待时机,“像只老虎一样猛扑上去吞掉他们”。对替他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和城里最有钱的银行家格拉桑,他视为替自己钓鱼的“鱼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黄金的贪欲不仅为葛朗台所独有,而且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之中。葛朗台太太的父亲、外公、外婆全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他们积累金钱为的是“私下里摩挲着玩”。查理以欧也妮相赠的6000法郎作为资本在东印度放高利贷,贩卖人口,收买赃物,捞了几百万,回到巴黎后,为了地位财产,遗弃了苦苦等了他8年的欧也妮。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占有葛朗台的财产,围绕欧也妮的婚事明争暗斗。最后克罗旭家的蓬风娶了欧也妮,但怕生出孩子分享葛朗台家遗产,从不和她同床。总之,漫天卷起的拜金狂潮已经积淀为一种公众心理,葛朗台不过是一个突出代表。
金钱戕害了人性,扭曲了人和人的关系,也决定着人的命运。主人公之一的欧也妮是个重感情的姑娘,然而她的感情得不到回报,父亲的巨额财富在她和索漠人之间画出一条鸿沟,人们羡慕她却不爱她,她不过是贪求金钱的人所追逐的对象。金钱实际上成了她灾难和痛苦的根源:父亲为了钱割断了她和查理的来往,查理为了钱离她而去,丈夫为了钱只和她做名义上的夫妻。欧也妮悲惨的一生是对金钱罪恶的控诉。
欧也妮是作家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作家理想的化身。在惟利是图的金钱世界里,她出淤泥而不染,过着单纯简朴的生活,“天真老实的程度不下于森林中的鲜花娇嫩的程度”。她的爱情真挚动人,她敢于违拗专横的父亲,尽一切可能关照帮助查理,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保护查理留下的信物金梳妆匣。最后父母亡故,爱情破灭,宗教成了她惟一的寄托。她相信母亲的临终遗言:“幸福只有在天上。”她付给拿侬1200法郎的终身年金,为查理偿还400万法郎家庭债务;她开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一所储藏丰富的图书馆。她“挟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行进”。显然,巴尔扎克意在以欧也妮为榜样,唤醒人类的“良知”,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借以“社会改良”,疗救社会的痼疾,这当然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序言中说:“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的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欧也妮·葛朗台》正是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充分揭露资产阶级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并以欧也妮的“德行”和这一普遍存在的“恶癖”相对照,寄托理想。作品运用丰富生动的细节塑造出被“贪财”“激情”所控制的典型人物葛朗台,则充分体现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力量。
(郭谦《被金钱吞噬的灵魂》,《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8期)
三、关于细节描写
小说之有细节,犹如电影之有特写。电影无特写镜头,不能再现人物的细部活动;小说无细节描写,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属性。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总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捧示给我们。《守财奴》的细节,恰似高明的特写镜头;这一组组的“特写”,充分显现了守财奴葛朗台的灵魂。
特写镜头表现细部,起一个放大、扩展的作用,所以最忌失真,最要传真。《守财奴》的细节,既反映人物性格,又符合生活本质,是十分真实的。
请看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的情景: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电影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谈到细节的真,还可以看一下女儿在文书上签字后的一段描述: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既然女儿已经在文书上签了字,再抓起手来一拍,似乎多此一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众所周知,赌徒恶棍,流氓无赖,江湖骗子,投机奸商,他们在阴暗角落的勾结、交易,原本不是见诸文书、契约的,而大都是打手击掌,拍板成交的。你手一伸,他手一拍,一拍即合,再无反悔,于是一笔黑交易就做成了。葛朗台是个箍桶匠出身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是精于“拍”道的,靠着像天文学家那样精确的算计,数十年工夫,他先后吞并了三笔大遗产,一百阿尔邦的葡萄园,一百二十七阿尔邦的草原,十三处庄田,一座修道院,放高利贷,做大买卖,变成了一个有一千七百万法郎资产的大富翁。妻子死后,他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瓜分的危险。今天,女儿居然那么轻易地放弃了财产继承权,这既是他日夜盼望的,也是他不敢置信的。所以,狂喜于交易成功,担心于女儿变卦,故伎重演,不期然地和女儿“打手击掌”起来。这一“抓”一“拍”,是性格化的,舍葛朗台其谁能?这一“抓”一“拍”,也就“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页)。
电影的特写,虽有特殊的表现力,但不能滥用;滥用DXW课本库网

会造成画面的零乱和情节的松散。小说的细节,亦不可滥用,因为“充塞着次要细节的作品,总是沉默而枯燥的”(屠格涅夫)。这说明并非所有的细节都有艺术价值。细节不在多,而在精。《守财奴》的细节,是根据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认真发掘、提炼、加工出来的,是高度典型化的。
在描写了太太病重死亡、女儿悲悼亡母之后,这样写了葛朗台的举动:
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我们姑且不去细谈,单看那一个“搀”字,就活活画出了老守财奴的丑恶灵魂。
搀,扶持也。一般场合,都是青年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七十六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青年人,真是悖于常理。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的欢心。为了守财,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小说还写了葛朗台“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细节。“哆嗦”,动作幅度不大,上了银幕,也只能以“特写”为之。“哆嗦”,在文章中既不是因为年迈,身体机能出现衰退的反应,也不是因为生病,身体机能出现障碍的反应,而是一种被重重心事和种种权谋“规定”了的举动。老态能获得怜悯,所以不“哆嗦”也要强“哆嗦”;怕女儿不放弃继承权,心灵震动,情不自禁也要“哆嗦”。两种思想动态,一种生理反应,生动再现了守财奴在财产归属尚未定夺的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由于这些细节是高度典型化的,所以其思想容量就异乎寻常的宏大,读之,是能够以一斑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的。
葛朗台快要死了,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当镀金的十字架、镶银的圣水壶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他真的是这样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吗?不是。使他起死回生、死不瞑目的巨大力量,不是“十字架”和“圣水壶”,而是这些法器上镶镀的“金”“银”的魔力!何以见得,请看下面的描写:“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的心目中,惟有金钱,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含。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谈到细节,令人想起鲁迅曾说过的一段有名的话:“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守财奴》的细节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这种艺术境界。
(田秉锷、王家伦《传神的“电影”特写》)  
四、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独具匠心。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DXW课本库网


相关标签:

热门文章
快速查询
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