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_高二语文教案–电子课本库网

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二语文下学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来源:课本库网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时间:11-28

高二语文下学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彩。
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二、过程和方法
阅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
杜十娘形象的成功塑造。
解决办法
1.课前结合注释疏通文字。
2.画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3.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生活动设计
1.编写情节提纲,归纳主要情节。
2.学习体味典型细节塑造人物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3.注意在文中画出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二、铺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研究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
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末文学家,生卒年代不详。诗集有《七乐斋稿》,散曲集有《龙子犹散曲》,创作和改订的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量江记》等多种。他编选过民间歌曲《山歌》和《挂枝儿》,编辑过故事集《智囊》和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在小说方面,他增补鉴定过《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书。
三、导入
作者冯梦龙,在评述当时的说书艺术时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盄,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其实他的小说也追求这种效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四、检查预习
编写情节提纲,概括主要情节。
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
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
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结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为此她做了周全的准备和精密的策划。她竟然能在贪得无厌而又凶狠险恶的老鸨眼皮底下,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一点一滴地攒聚起来。杜十娘为了“从良”,当她自以为找到了能依托终生的爱情时,便与贪婪的鸨母展开斗争;当心上人为金钱背弃她,当她的爱情破灭时,为了尊严,她怀抱宝匣投身于滚滚波涛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罪恶的社会。
五、阅读—思考—讨论
文学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这篇小说,以杜十娘、李甲、鸨母、柳遇春、孙富等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用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社会生活图景,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并有所领悟。
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杜十娘美丽。(外貌描写)
杜十娘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杜十娘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
杜十娘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善良与热情。杜十娘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结合,做了周全的准备,精密的计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储藏起来,十分有效地使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量,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安排。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
当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时,痛苦失望,但仍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2.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到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遇到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了他。在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遭到虔婆驱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命运与李甲紧紧地结合起来,并对李甲反复地进行爱情的考验,终于完全信赖李甲是个忠实的情侣,于是协助李甲设法把她从火坑中赎出,结成真正的夫妻。她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跟着经过急难考验的情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
但是,杜十娘却没有料到,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妇女来说,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火坑;特别是她所依赖的李甲,却原来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她的考虑,她的梦想,她的努力和挣扎,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如磐重压之下,显得何等微弱无力!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梦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这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杜十娘这样缜密的算计,却敌不过酒楼上几分钟的谈话呢?很显然,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主要的是由于潜在的封建压迫和社会的邪恶势力。在封建社会里,不允许有身份的人去娶这种“娼妓贱妾”,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相反,买卖妇女的行为,却是允许的。李甲、孙富的性格,正是这种社会道德观的产物。
李甲之父李布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场,却客观存在,使怯懦的李甲精神上产生恐惧感。他既爱杜十娘,又不敢带她同归故里。富商子弟孙富利用这种潜在的封建势力和李甲的矛盾心理,从中进行破坏,企图以重金买取杜十娘。市侩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逼迫,必然导致杜十娘的悲剧。
故事的思想性还在于对封建势力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李甲决定把杜十娘卖给孙富,一场交易似乎已经做定,好像杜十娘的命运是注定了。这时,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作了最后的搏斗。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办法。她一死,孙富不能满足淫欲,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生活。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鞭挞、控诉和抗争。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这种和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情力量。
3.重要人物还有哪几个?概括其性格特征,并说明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
李甲是一个怯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托身的事。如果他是个坚强而不自PcG课本库网

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李甲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杜十娘的形象之所以鲜明,还得力于作者把李甲同杜十娘的形象对照着刻画,李甲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无论是在赎身的问题上,还是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都一点办法也没有。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就被李甲的这种庸懦无能和动摇不定的性格衬托得更为明朗。发展到最后,作者把李甲塑造成一个充满了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而把杜十娘刻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的形象。由于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十娘的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奸诈的人。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4.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
5.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六、艺术鉴赏
作者是怎样成功塑造出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那样栩栩如生,那样真实可信,那样具有典型意义。
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又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造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
作者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李甲的龌龊心理,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她勇于承担不幸,表现了她另有打算而支不愿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了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描写更突出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种稀奇的珠宝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成功地运用对话描写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跳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倖”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观看电影《杜十娘》,比较两种艺术形式的异同,进一步把握全文的情感。
2.课外赏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板书设计
杜十娘    年轻貌荚       善良多情       周密机智       坚贞刚强
李甲       怯懦自私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孙富       阴险狡诈       卑鄙无耻
 
●参考资料
一、作者及其作品
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末文学家,生卒年代不详。诗集有《七乐斋稿》,散曲集有《龙子犹散曲》,创作和改订的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量江记》等多种。他编选过民间歌曲《山歌》和《挂枝儿》,编辑过故事集《智囊》和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在小说方面,他增补鉴定过《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书,而更重要的是他编写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这三部书,后人简称为“三言”。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研究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
“三言”编选的目的在于“喻世”“警世”“醒世”。作者同情弱者:孤儿寡妇、妇女、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对于压迫者的凶残、贪鄙、狡猾,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但是书中也夹杂一些迷信、宿命论以及义仆报主之类的思想,这是阅读时应该加以分析批判的。“三言”中优秀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有很多篇的主题,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操。从故事的完整,个性的鲜明,语言的生动和富有活力这些方面来看,无疑地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摘自高中文学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二、人物赏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警世通言》中的一篇。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杜十娘、李甲和孙富几个人物。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杜十娘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里写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就是这个道理。
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热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
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出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子弟。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赎身的事。如果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打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又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只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而已,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挣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资斧困竭”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欺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那些耸人听闻的话,又愿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能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人。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PcG课本库网

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这样,李甲就被他所俘虏,双手奉上了杜十娘。
杜十娘的形象是鲜明的,有个性的。作者把她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作品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也从她把珠宝藏于要好的姐妹家、走出妓院离开京城这些事件上表现出来。
杜十娘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固然表现了她的坚强,但真正能表现她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的,还是在她出院以后。也就是说,杜十娘的性格在情节发展到结尾才完全显现出来。
作品写到李甲和十娘登舟后,情节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孙富的出场,他和李甲的攀谈,特别是他们在酒楼上谈话这一大段的描写,固然是写孙富,是刻画李甲,但同时也对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提供了说明和条件。如果不把李甲的庸碌自私与孙富巧取豪夺的卑鄙灵魂指示出来,那么,杜十娘的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杜十娘的性格特征,就是这样从情节的发展中,从她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步被揭示出来的。
其次,杜十娘形象所以鲜明,还得力于作者把杜十娘同李甲的形象对照着刻画。无论是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是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是表现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就从李甲这种庸懦无能和动摇不定的性格中衬托得更为明朗。发展到最后,作者把李甲塑造成一个充满了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而把杜十娘刻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的形象。由于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十娘的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最后,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下面这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对杜十娘做了生动的刻画。
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是极其深刻地表现她勇于承当不幸,表现她别有打算而又不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更突出描写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样希奇宝珠玩器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成功地运用对话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沉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幸”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集中地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杜十娘的形象是完整的,她的性格是通过作者这些自外貌至内心的细致描写呈现出来的。
(摘自高中文学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薛海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长期以来,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但迄今仍未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经常说,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永远都无法穷尽,这里将要分析的这篇小说就有这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杜十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全聚焦式的叙事模式,基本上可以这样概括: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破家荡产,经常难以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行院中的姐妹们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翁姑能够体谅自己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准备托付终身。为考验李甲的诚意,她让李甲到处借贷,又拿出私蓄百余银两,终于完成了赎身从良的心愿。姐妹们听说十娘将随李甲离开行院,纷纷前来相送,并以相助路资的名义将百宝箱交还给杜十娘。李甲一直不知道杜十娘有百宝箱,他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十娘便主张泛舟吴越,徐徐图之。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睹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喝酒之机巧言离间,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把十娘卖给了他。十娘闻知自己被卖,万念俱灰。她佯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如果小说真的采取这种叙事方式,那么故事不仅要交代百宝箱的来龙去脉,而且必须试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杜十娘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事情告诉李甲;第二,杜十娘虽然被卖,但有百宝箱在,她并不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比如自己赎出自己,或者去另觅知音,或者泛舟江湖,都可以摆脱被买卖的悲惨命运,为什么一定要去自杀?不回答这些问题,叙事者肯定要被怀疑为不可靠,而如果回答了上述问题,又会显得交代太实,从而减少小说的艺术魅力。另外,采取这种叙事模式,读者的眼光过多缠绕在百宝箱上,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削弱小说的悲剧效果。《杜十娘》的作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极为高明,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而选择了外聚焦的叙事方式:叙事者不掌握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读者只是在杜十娘最终跳江之际,才通过她的控诉得知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本来应该叙事者回答的那些问题便责无旁贷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为什么不肯让李甲知道自己有百宝箱?最后又为什么不肯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抱着它沉入江底?回答这些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就决定了对这个故事的悲剧内涵所理解的程度,《杜十娘》之所以具有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古典小说中表现女性悲剧命运的篇章不在少数,《杜十娘》只是其中之一。但比较起来,这些悲剧女性对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各有差别,小说思索和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着眼点就不完全一样。
同是谴责男士薄幸的故事,在冯梦龙的《三言》中除了《杜十娘》以外,主要还有其他两篇:《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和《王娇鸾百年长恨》。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金玉奴出身乞丐团头之家,她的丈夫莫稽早年贫困潦倒,入赘金家,赖贤妻相助连科及第,得授司户之职。莫稽贵显后,不但不念妻德,反而嫌她出身微贱,影响自己的名声、前途,在赴任途中将玉奴推落江心。金玉奴巧遇赴任官员许公相救才得以存活。玉奴虽然恨丈夫薄情寡义,但她决不愿再嫁他人。在许公的周旋下,金玉奴最后与丈夫言归于好。传统的贞操和女德观念,使她选择了委曲求全、维持固有婚姻的道路。
《王娇鸾百年长恨》的故事情节在古典小说中毫不希奇。它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小姐在后花园玩耍,被多情公子窥见,小姐惊慌逃走,匆忙中遗失的香帕落入公子手中,小姐遣梅香索要手帕,公子不予,反而以诗挑之。二人往来唱和,遂成私情。后半部分,公子周廷章因父病返乡省视,不料家里已经为他订下亲事,周廷章闻知女方财富貌美,遂不顾前盟,另行婚娶。王娇鸾得知情郎负心,投缳自尽,并于临终前将自己与周廷章的故事制成绝命诗,连同昔日婚书一起巧妙地投入官府文书,使周廷章负心薄幸的事实大白于天下,惩治了负心郎。这篇小说是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故事,它所谴责的是薄幸乱行的负心之辈。王娇鸾的行为虽然远比金玉奴烈性,但她用死来捍卫的,实际上也不过是传统的节烈观念和昔日热恋时的一纸婚书。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
大家闺秀、良家妇女尚且如此,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其遭遇就更加不幸,唐代传奇《霍小玉传》中的主人公,她对情人的要求非常自量,不过是八年的欢爱,而就连这可怜的心愿,最后都没有得到满足。
与她们相比,杜十娘显得迥然不同,她要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对杜十娘来说非常容易实现。她当日如肯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那么赎身、还家、缔结良缘,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她自己说,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杜十娘没有说,但从她不肯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不肯接受被买卖的命运等种种举动,看得出她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当作可以随意买卖的烟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侣。这“真情”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如果从“情”的宽泛意义上理解,应该认为杜十娘追求的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
杜十娘为什么要对那种无关利害的美好情感孜孜以求,这种愿望最终为什么没有得到实现?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故事产生的背景──明代社会的社会现实有所了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尤其在南方,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产生巨大转变,明代的小说对此经常有所反映。比如在《二拍》中《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一篇里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波斯胡招待客人,向有定例,“只看货单有奇珍异宝值得上万者,就送在前席,余者看发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文若虚虽是文人,开始也只得敬陪末座,后来被发现蓄有“异宝”,才被拥让到前席。这样的场景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它却有寓言的典型意义。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开始受到冲击,在《杜十娘》中也有集中的表现。小说中,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虽然始终没有出场,他却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全篇,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因为这样,人们一直考虑是不是门第观念造成了杜十娘的悲剧。但仔细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孙富对李布政不接受儿子回家个中原因的分析,通过李甲得孙富授计后“茅塞顿开”的心态和发现杜十娘有百宝箱之后的悔意,通过十娘对前程的设计和安排等种种细节,告诉我们百宝箱可以使李布政接纳杜十娘,金钱的力量已经压倒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布政使的门槛在身为妓女的杜十娘面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有的等级、尊卑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带来了平等的气息。就这一点而言,鼓励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金钱的天平上加以衡量,是否就真的合理呢?显然不是。因为人的价值既然可以用金钱衡量,那么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卖。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使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一份起码的尊重。明代小说作品集《三言》《二拍》等的许多篇章都对商品社会中市民生活的新面貌、新气象给予了热情的渲染和描绘,像《杜十娘》这样对金钱给人性带来丑的因素这一方面给予揭示和思索的,是很个别的例子。
人与人之间利害得失的关系是《杜十娘》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老鸨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杜十娘与李布政,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这种关系。每个人行动时都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因而也不敢相信他人的动机中会有单纯、美好、属于真情的成分。小说中帮助杜十娘赎身的柳遇春开始也并不相信杜十娘真心要跟随李甲,他以妓女与嫖客之间“以利相交”的通常关系推度,所谓的三百两赎身不过是“烟花逐客之计”,劝李甲不要上当。但当他看到李甲拿来杜十娘苦心积蓄的银两时,他却被深深地震撼了,不但慨然帮助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负”,因为他知道在这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付出一份不计得失的真情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有着什么样的分量!小说中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通常的利害关系中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而就在“不计得失”的基础上,书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情”为何物的人物产生了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只有枯萎死亡,这就是悲剧的真正原因。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把她视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部分的两性之爱也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因此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PcG课本库网

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爱情。这样的一种对情的认识不像其他小说那样停留在婚姻和两情相悦的范围内,而是在人性和美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是《杜十娘》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其成功之处。
(选自《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四、杜十娘之冤(陈洁)
我为杜十娘喊冤。
十多年前第一次听说书的讲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或许我不幸天生是个实际又恋财的人,所以总很心痛那箱珍宝;或许我又天生有一点慈悲和叛逆,所以总为杜十娘痛惜而不平。近日闲来翻“三言二拍”,当年朦胧的不舒服感渐渐兀立清晰起来,恍然发现,原来,杜十娘不是自杀而是被害的。
中国文明史上,女人是从来没有好下场的,她们未嫁要贞,夫死要节,遇暴要烈。要温良,要谦让,要三从四德。几千年下来,作惯了奴婢,便低眉顺目、心安理得了。即便如拉娜式的女子,认清了亲爱的丈夫和家庭之真相,要毅然走出囚笼似的家庭,却又被鲁迅一语道破天机,她“钱包没有准备”,养不活自己,其结果“不是回家”“就是堕落”,很多女性就算挣出了鸟笼,也没有翅膀高飞,——她们没有钱。
“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能力”和“李白漫游全国的经费来自何处”一样,可能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姑略言之,古代男子的经济来源无非几种:读书人可以做官又可以当地主,可以教书卖字画,没读书的可以耕田,又可以经商,可以从事小手工业,这些都足以活命。而女子呢?绝大多数是被父亲、丈夫、儿孙们轮流养着。当然,除了大户人家、诰命夫人外,她们中多数也操劳一生,但那是家务事,没有工资的——到现在也一样。穷人家的孩子被卖为婢女后,有的有“月钱”,但失去的是自由身。寡妇可以纺纱织布、缝缝补补地赚几个小钱,勉强糊口已属万幸,等而下之的只能削发为尼或乞讨度日,但这些都已不是常态人生了。几千年来偶尔也出过几个异常的女人:卓文君做过生意,“当垆卖酒”,那也是有个司马相如在,她独自一人大概是撑不起这个门面的;孟丽君或谢瑶环做过官,不过到底不是长久之计,谢瑶环最终嫁人了事,而孟丽君干脆一开始就交待清楚:“我中状元不为把名扬”,“我中状元不为作高官”,是“为了多情的李公子”,使得李家昭雪平反,她便欢天喜地地享受封赐,做无忧无虑、大富大贵的官太太去了。
说来说去,古代社会留给妇女的“正当”职业就只有一个:娼,而就是这惟一的职业也叫人难以忍受。
首先,它是最下等的、最为人不齿的“贱业”,与优、卒、隶相当,甚至不如乞丐,乞丐只是没钱,本身并非贱流。伍子胥逃难时在吴市吹箫乞食,还可以成为美谈。金玉奴就是乞丐头头的儿女,被描绘得金枝玉叶一般。而卖笑的从业者,除了赚钱外,是得不到任何社会认同或成就感、自我实现的。所以,只要还有一粒米下锅的女人,都决不会走上这条沦落风尘的不归路。
其次,这是个要求颇高的青春职业,并不通行于所有女性。它要求从业者年轻(六、七岁或更小就接受职业训练,十二、三岁破瓜,二十多岁已嫌太老),貌美,懂媚术,最好还能通琴棋书画,这样才能卖上好价钱,而一旦岁月流失,年长色衰,则“门庭冷落鞍马稀”,只有“失业”。所以,青楼女子欢笑场上无不尽量多挣几个钱,并留心个好人家,憋足了劲随时准备从良。最后被赎出,多数不过是为妾作婢,虽然还是贱,到底也算回到了正常生活轨道。也就是说,事实上,几乎所有从事这种妇女惟一职业者,同时也在努力摆脱这个职业。
她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她们只能“没有钱”。
但是杜十娘有钱。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叛徒。这样,问题就来了,杜十娘既不想当奴隶,又有资本不当奴隶。既成的社会道德体系和制约机制都对她无能为力。冯梦龙最初只是要闲情逸致地讲一个凄艳的妓女故事,以供闲人们茶余饭后扯谈,并趁机发几句男人的牢骚。他想着要写一个没有丝毫奴才气且胸有沟壑的美人,他开始写得很顺、很痛快淋漓。他恃才自傲,愤世嫉俗,仿佛得了个无奴颜婢膝的红粉知己。他满意地抿了一口茶,眯缝着眼睛审视文稿,想着给这个倾国倾城的青楼女子什么样的结局。
他很快就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无法驾驭这个女人了,她有百宝箱!只要她愿意,她可以再觅良枝(事实上是她主动选择了李甲,而不是相反)。她甚至可以像五柳先生那样在南山下菊花前结庐幽居,而绝不会有杜工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贫困窘迫。而待到她“山花插满头”时,区区冯梦龙是没有资格“问奴归处”的。
杜十娘要逃走了!这个妓女竟然能把安全封闭、密不透风的黑球体凿一个洞,透一丝光!黑暗之强大,绝非一线光亮就可以摧毁。但一线光亮,特别是第一线光亮,却是极危险的征兆,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想到那一丝女性文明的光,冯梦龙害怕了:这样的女人是不能留的。他是个怜香惜玉的君子,可一旦那“香玉”竟大得不能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是不惜“消”香“殒”玉的。他飞快地提起笔来,让这个绝代佳人投水自尽。
杜十娘就这样被害了。
可笑的是,冯梦龙自己并不抽刀,却让杜十娘自尽。这就很有些妖气了。懦夫起了杀人之心,却无杀人之胆,便逼迫或诱骗人自杀,再焚尸灭迹,手上居然也没有沾染血迹!这样一种因为懦弱的暴力,因为心虚的残酷,因为恐惧的虚伪,连同来自女性的美的碎片,便长久地弥漫在历史空间里,挥之不去,令人窒息。
杜十娘怎么可能自杀呢?她是那么有心计,她先引诱妈妈报出个极低的赎身价格,然后不动声色,只叫李甲去筹钱,直到期限过半,才自己拿出赎金的一半,叫李甲再去借另一半。她“风尘数年私有所积”的箱中珍宝却假借风流姐妹们临别所赠,且“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平时拿了东西后“仍将箱子下锁”,绝不让李甲知道。而刚刚赎身从良的她便问李甲对以后有什么打算,并托出让李甲家人接纳她的整个计划,一切都丝丝入扣,一切都在她的安排中顺利进行。就是这样一个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城府极深的女子,又何至于偏执到为一个负心人自杀呢?而且我总以为,她对个人财富的保守正表明了她对爱的态度。杜十娘不是个贪财的人,但她对李甲自始至终隐瞒着她的财产,隐瞒本身就意味着保留。是的,她对李甲从一开始就是有所保留的,她下意识地为自己安排了两条路:李甲是她获得新生的一条通路,而私人财产是另一条通路。按照一种说法,明代社会已有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像西门庆那样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已经出现,风气渐开,时势使然。而杜十娘的所作所为,正暗合了那个时代最新的东西:私人财产正显现其巨大的魅力和能量,开始成为一种改变人们生活和命运的新的力量。杜十娘无形中拥有并把握住了这种力量。她是青楼女,不是闺阁女,她受宋儒以来对女性的压抑性教育少,而被时代的新风气熏染上。她攒了很多钱,并不露声色地存放着,正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哪至于傻不叽叽地投河?
中国自古多弃妇,弃妇诗词也多。完美的弃妇是“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或“天寒翠袖薄,目暮倚修竹”式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地让人爱怜。我不知道这类诗词写的到底是一种真实,还是男性视角的曲解。长久以来,凄清而绝不激愤的弃妇诗熏陶出来的女性,也许只会用男性这面凹凸镜看自己,通过男性这扇小窗看世界了。所以,杜十娘也有可能不是被害的,而真的是自杀。因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空气很可能把她浸泡成“伪女人”,刚毅的奴才做不成奴才时,是会以死来抗争和示威的。
我想像着杜十娘携金泛舟,终遇可人儿的幸福场面,甚至她做单身贵族的情形,但自己也不免失笑,这些都近乎狂想。于是,杜十娘只能被害,以成全某种文化的冠冕堂皇。PcG课本库网


相关标签:

热门文章
快速查询
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