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说佛无相,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_佛经大全–课本库网

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佛经里说佛无相,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来源:课本库网栏目:佛经 时间:03-2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金刚经》中的一段话。我想佛门之外的人联系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佛经里说佛无相,那么尘世间的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佛像又是怎么回事?既然佛的尘世之相都是虚妄,那为什么佛门中人还要对其进行礼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佛经中的定义进行明晰。NoJ课本库网

很多人虽然读了这句话产生了自己的疑问,但内心里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似是而非的。其实,这里所说的“相”其实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形的意思,如果是那样理解的话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弄明白“相”到底是什么,那就必须要知道释教中“法”的含义。法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一切缘生缘灭都是前者的范畴,而后者就是剥离前者之后的范畴,因此也叫涅槃、真如等,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交叉重合的部分。NoJ课本库网

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有为法会对其存在有所表达,这种表达就是相,即相是有为法的特征,有为法就有相,那么相反的,无为法就无相。这下大家都可以明白了吧,佛无相的意思是其没有有为法的特征,是无为法的,是涅槃的。这句话其实是在明晰佛的特征,也是在强调法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区别,不能错误地理解成佛没有外在的具体形貌。所以开头所提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非常有意义了,值得我们好好探究。NoJ课本库网

blob.pngNoJ课本库网

人们为何会产生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呢?这是因为佛经里所要表达的这种思想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范畴的,也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所能简单触及到的领域,所以很难直接诉诸于纸面,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勾勒、描画。先画出法的边界线,再以对立面的否定式来描绘无为法。这样的弯弯绕绕的表达极容易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才有了外行人的不解。对于外行人的这种疑问,可以用释教的另一个术语“着相”来描述,这个词的意思是执着,就是我们在脑海中已经有了对某事物的印象与概念。NoJ课本库网

blob.pngNoJ课本库网

人们的问题是:佛既然无相,那为佛造像岂不是着相?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着相的,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着相的……这就类似于陷入了一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的怪圈。接着往下推的话就会得出,这个世界没有不着相的,既然都着相,那么都有相,那么这世界都是有为法的范畴之内,也便没有了无相的事物。然而无为法就不存在了吗?非也非也,其原本就是超越存在与不存在两边的,因为这二者都在有为法的范畴之内啊。因此,问题中说造佛像便违逆了佛无相这一基本常识的质疑是不成立的,因为一切有相,所以释法的弘扬也有相。概念一明晰之后,是不是觉得脑袋里更混乱了呢?这是正常的,因为佛经中的思辨性太强了,有时候问题本身比答案更加复杂。NoJ课本库网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释教发展初期是明令禁止为佛造像的。NoJ课本库网

还会举出种种例子,例如说有外道绘了佛陀的画像而惨遭王者杀害、早期释教的起源地并无佛像等等。但其实这个反驳的理由根本不是既成事实,而且“明令禁止”这个词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王者杀掉外道是因为他们是为了诋毁、贬低才绘制的佛像,而非赞美。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释教早期的佛像的缺失是因为有禁忌。但是,佛经里确实有要求说不立佛像。但这绝非是大家理解的那个意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NoJ课本库网

原来,一位居士想要征得释尊的同意对他在人间进行供养。佛陀当然不会不同意,就给了他头发和指甲。居士便要建塔来放这两样东西,就又问可不可以在塔的墙面上画像。释尊说可以,但提了一个要求,说不能讲男女放在一起画像。居士再问:如果不画您的身像,那可以画菩萨的吗?释尊当然同意。所以,这几乎是佛经中关于不应作佛身像的全部描述了。大家可要看清了,这里用的是“不应”,而非“明令禁止”。所以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作佛像可能仅是一种习惯,而非禁忌。况且居士口中的菩萨并非观音之流,而是释尊未涅槃之前的形象。NoJ课本库网

blob.pngNoJ课本库网

佛的意思是说,尽可以画我未成佛之前的故事,我成佛之后的还是不要着墨了吧。这其中仍是涉及到法的两个不同方面,后世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也仅是对佛经所涉及事件的不同理解而已。NoJ课本库网

blob.pngNoJ课本库网

综上,佛法精深,作为门外汉,想要一窥其奥秘还得从经典入手啊!特定的背景下同一个词会变换不同的意思,如果将这些不同的意象进行混淆,那么极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而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会带来不一样的行为结果。因此,概念的明晰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力在行事上占了很大的比重。只有将自己的思维建立在丰富的阅读基础上,我们才能领悟到经书中蕴含的哲理。发现问题是极妙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会很痛苦,但是茅塞顿开的那一霎很多人都会感到浑身的毛孔向四面张开的清透感,这也就是思维的乐趣吧。NoJ课本库网


相关标签:

热门文章
快速查询
佛学经文
心经
易经
内经
圣经
佛经
金刚经
本愿经
地藏经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