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祖居导游稿_鲁迅大全–课本库网

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鲁迅祖居导游稿

来源:课本库网栏目:鲁迅 时间:03-25

走进鲁迅故里,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无不向游人述说着当年的历史。穿过东昌坊口老街,来到了鲁迅祖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周家老台门。老台门坐北朝南,前临都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 周家老台门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是绍兴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整个台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题建筑分四进,前面第一进,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片,向游客展示了主人尊贵的身份。 第二进为德寿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德寿堂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啬”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鲁迅平时很少来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办大事时才过来。 说起这周家老台门还颇有历史。鲁迅祖上是湖南道州人,一世祖在明朝正德年间搬迁到绍兴城内竹园桥。据鲁迅二弟周作人推测,周氏祖上或许是务农,但搬到绍兴城后,肯定是弃农经商了,家境也逐渐殷实了起来。由于在城市的便利,周家子弟开始走进学、读书、赶考之路,终于六世祖考上了举人(乾隆年间),为周家挣得了第一块“文魁”匾。这意味着周家从此挤进了士林,不光经济地位上升,政治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周家开始购地建屋,广置田产。鲁迅的七世祖周绍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购得了此屋,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形成了现在颇具规模的周家老台门。 来到第三进——香火堂,香火堂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中央上方设一神龛,放有历代祖宗牌位。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这些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恒训》的内容是祖父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之法,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识,无所不有。现在老台门就是依照周家鼎盛时期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面作实景布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第四进是座楼,前有廊、后有披,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区,布置为小姐的书房、绣房、闺房和沐浴房。由于子孙的繁衍,家族的扩充,祖居的房屋已不敷使用。所以周氏家族在清朝嘉庆年间又购置了两个台门,即过桥台门和新台门。从第九世开始,周家已开始分家,长子住新台门,二儿子住过桥台门,小儿子和父母住老台门。鲁迅先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新台门,从此开始了他伟大的一生。 出了周家老台门,心中已然畅游了鲁迅的家族历史。带着对老台门的回味,沿着街道信步向前,不经意间抬头一看,竟已到了周家新台门。 从外观来看,新台门与老台门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是黑漆漆的大门,气派的门环,整块的小瓦片,在这现代化的都市里,保留了一丝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它比老台门要小得多,一问之下,才知道其占地为1800平方米,近乎于老台门的一半大小。

I8t课本库网

推门而进 来到鲁迅生活的地方 “吱呀呀”地推开大门,一块镶金的匾额便落入眼帘——德寿堂,这是台门的第二进。和老台门一样,这里也作为各房公共活动的地方,用来举行红白大事和接待贵宾的场所。步入大厅,顺着一排红木太师椅,一眼就看到了两副醒目的抱对: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而无暴其气。在这一道一儒的两幅字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庄重、是大气,颇显大户人家气魄。1881年9月25日,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诞生在这座台门内,并在这里生活到了18岁。此台门修于清朝嘉庆年间,此时周家正处于鼎盛时期,在这18年里,鲁迅亲身感受到了整个家族从显赫走向小康,再从小康走向彻底没落的全过程。鲁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台门对他的影响。而辛酸往事的点点滴滴,也为鲁迅日后的文学创作积淀了广泛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鲁迅曾说过:“我是绍兴人,所写的背景又是绍兴的居多。”如此看来,周家新台门对于鲁迅日后的创作的确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进“香火堂”为辅助陈列,内容分为“周氏房族兴衰”、“鲁迅与周作人”和“鲁迅与周建人”三部分,资料详实、图文并茂。I8t课本库网

转过侧门 来到鲁迅小时听故事的天地 转过侧门,穿过一条短弄堂,便进入了一个亮堂的小天井。一株茂盛的桂花树像一把大伞般撑在这里,占了足有一半的空间,为背面的一间小屋遮住了阳光。据导游介绍,这里名叫“桂花明堂”,明堂就是俗称的天井。原先这里种着两棵很茂盛的桂花树,天井因此而得名。这里充满了鲁迅童年时的记忆。夏夜,躺在桂花树下的小饭桌上,听继祖母在这里讲述“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传说,都是鲁迅童年时最难忘怀的故事,后来,在鲁迅的文学作品《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对这些童年时听过的民间故事,都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几间平房出现在我们眼前。左手一间现在被锁得严严实实,透过模糊的玻璃窗,房内的摆设大致能看个清楚。一张大床、一张椅子、一个茶几、一张书桌形成了房内的主要结构。据介绍,这间房间是鲁迅在绍兴任教期间的书房兼卧室。I8t课本库网

小小灶间 鲁迅与“闰土”结识的天地 转过个弯,来到了鲁迅家的厨房,绍兴俗称“灶间”,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地方。据导游介绍,这间厨房并没有被改建过,这里的一个“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里面一共有三只锅,两小一大。外面两只锅是烧饭做菜用的,里面那只是逢年过节时才用的。外面的两只小锅俗称“汤锅”,它具有节能的功效,充分利用做饭时的余火,当饭煮熟了,汤锅内的水也就烧热了,可以用来盥洗和温酒。墙边还有一只小灶,是给客人烧点心和煎药用的。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大概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吧!墙上挂着几个竹制的大大的菜罩,据介绍,这些菜罩就是当年鲁迅家的季节工(当时称“忙月”)章福庆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俩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间厨房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之后,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里,以运水作为原形,塑造了“闰土”这个为众人所熟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I8t课本库网


相关标签:

热门文章
快速查询
现代作家
朱自清
余秋雨
林清玄
毕淑敏
席慕容
张爱玲
鲁迅
冰心
汪曾祺
梁实秋
张小娴
季羡林
迟子建
莫言
贾平凹
余光中
老舍
顾城
徐志摩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