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_高三语文教案–电子课本库网

课本库网

www.keb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来源:课本库网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时间:11-27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学目的 
一、了解我国古代艺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运用课文的观点阐明一些文学现象。 
教学设想 
课文里有两段引文十分重要。作者通过引述并分析《谈龙录》里一段话阐明全和粹、虚和实的辩证统一关系,确立了基本观点。引用《画筌》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的一般表现方法,舞蹈精神是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教学中应围绕这两段话,讲清重要的概念,把握作者的观点。 
既粹且全,虚实相生,舞蹈精神,这些观点是全文精粹。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透视课文举出的绘画、戏曲、舞蹈、建筑等种种艺术现象,并且进一步观察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中的运用,搞好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把握课文精要,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阅读准备 
翻译《谈龙录》、《画筌》的两段引文。 
补充注释 
①哂:dhěn,讥笑。②第:只,仅。③位置相戾:虚实不分,互相干扰。戾,lì乖张,不讲情理,这里是不守规矩的意思。④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⑤虚实相生:虚和实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自读讨论,把握精粹 
    1.口头翻译课文引用的《谈龙录》、《画筌》里的两段话。 
2.根据课文的具体讨论,解释下列名称术语。 
需解释的术语及参考答案: 
全——(艺术)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粹——(艺术)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全与粹的关系——既粹且全,辩证地结合、统一。 
    典型化——对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达到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综合,从典型化的过程、目标两方面组织答案。) 
    自然主义——只讲“全”而不顾“粹”。 
    形式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 
    现实主义——以粹概全,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画面中的实景、真境。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画面中的空景、神境(或“艺术空白”)。 
    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的艺术特征。 
    3.讨论《谈龙录》中的一段引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1)洪升、王士稹、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提示:洪升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 
    王土稹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根本看不到全体,所以只要画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说,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龙才去画龙的一鳞一爪,而画一鳞一爪也正是要反映龙的全体。 
    (2)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主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提示:作者认为洪升重视全面忽略了粹是自然主义;王士祺看重一鳞一爪而忽视全体是形式主义;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作者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4.深人讨论问题,把握文章的精粹。    课文提出,“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欣赏艺术的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示:首先,王、赵的看法是片面的。课文指出,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但是,那种绘制全龙、须眉毕现的雕塑绘画一定就是自然主义因而不足取吗?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对课文的观点补充、修正。例如下述说法: 
绘制全龙功不可没。世界上本没有龙。龙是画家、雕塑家想像的产物。艺术创作中先有了完整的龙的形象,画家、雕塑家才能从龙的全体出发画出龙的一鳞一爪,才能通过一鳞一爪反映龙的全体。观赏者心目中也要有龙的完整形象,在看了画上的一鳞一爪之后,全龙才能在想像中再现出来。 
以具有象征作用和概括力量的一鳞一爪表现全龙是以粹概全;以全龙表现神话世界也是以粹概全。对于整个神话世界来说,全龙成了精粹的“一鳞一爪”。所以绘制全龙不能一概否定。 
二、布置作业。 
小说《祝福》较为完整地讲述了祥林嫂的一生,《荷花淀》则截取了生活中几个最精彩的片断,生动地表现了白洋淀妇女纯美的心灵和成长的过程。就完整性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完整性相对而言。《祝福》写了祥林嫂一生的几个片断,无论是在卫家山、贺家懊,还是鲁镇,都经过“去粗取精”,凡是与“礼教吃人”无关的内容都舍弃了。所余的都是典型性极强、足以概括祥林嫂一生悲剧命运的精彩情节。《荷花淀》虽只截取了白洋淀妇女战斗生活的一两个片断,也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两篇小说都是全与粹、虚与实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自读讨论,编列提纲。 
  提纲应包括:中国传统艺术空间处理的方式和优点;中国传统艺术共同的艺术特点;各门艺术的具体特点和实例。   
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艺术空间处理的方式和优点——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好处——实景清而空景现,Ry7课本库网

真境逼而神境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各门艺术的具体特点: 
绘画:在空虚的背景上突出、集中地表现人物(或景物)的行动姿态,删略背景的刻画。如八大山入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齐白石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 
戏曲:舞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如《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 
舞蹈: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例如以“趟马”的动作表现在某一种情境下人策马疾行。 
建筑:如拿舞蹈的姿式表示建筑物飞舞生动的神韵,展示虚灵的空间。 
提示: 
1.笪重光《画筌》的一段话,既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中国传统艺术。课文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空间处理的普遍原则,即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2.分析各门艺术的特点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可用板书形式突出这一特点:┌───┬─────┬───────┐ 
│      │  舞蹈动作│    虚灵的空间│ 
├───┼─────┼───────┤ 
│      │  生动的鱼│    满幅是水  │ 
│  绘画│          │              │ 
│      │  站立的鸟│    无垠的空间│ 
├───┼─────┼───────┤ 
│      │  划桨动作│              │ 
│  戏曲│          │    江上      │ 
│      │摇曳的舞姿│              │ 
二、迁移练习,触类旁通。 
课上讨论:运用“中国艺术以舞蹈动作表现空间”的观点简析下列各例: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人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 
 提示: 
 1.诗中实景是“孤帆远影”的“舞蹈动作”,碧空尽处和天际长江是虚灵的空景,扬州三月的烟花则只存在于想像之中了。 
 2.利用人物动作暗示环境。花枪挑酒葫芦写手冷,暗示风雪严寒天气;石头靠门,写风雷大。 
 3、借看客的姿势暗示夏瑜示众的场面。这是小说中实与虚、露与藏、明与暗的完美结合。 
三、布置作业。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艺术的“味” 
艺术表现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召唤想像力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兴味或余味。 
空白可以定义为: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艺术中的空白主要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不全”造成的空白,即艺术形象再现某一具象时没有再现对象的整体面貌,而是选择某一局部或细节代替它的整体,或者有意隐蔽某些部分或细节,前者日残,后者日藏。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常取一角、半边,或取断山、截峰,或取独木、孤舟,画面上有意留下大片空白,这就是残缺或空白。 
第二种是省略造成的空白,即艺术形象再现生活对象并不要求面面俱到,纤毫毕现,而是有详有略,有细有粗。那些简略的部分,没有再现出来的部分就构成艺术形象的空白。比如齐白石画虾,早期画了十只虾足,后来减少为八只,晚年时只画了五只虾足。齐白石画虾没有画水,本来活着的虾只能生活在水中,画活虾就要画水,但齐白石把水省略掉,画面上用大片的空白代替水。当然,省略也是一种“不全”,但“不全”构成的空白与省略构成的空白是不一样的。“不全”构成的空白是形象结构的不完整留下的虚无空间,如断臂维纳斯塑像的断臂;而省略构成的空白则是艺术形象完整结构中无形的部分。前者可以说是形象的片面性,后者可以说是形象的抽象性。 
第三种是停顿造成的空白,即联系中断造成的空白。比如戏剧演出中的哑场,小说里的叙述中断,音乐中的休止和空拍子,绘画中形象之间联系的虚空,等等。 
以上所说的三种类型的空白,就是艺术“空白”的基本形态。它们分别是结构的空白(即残),这是一种“无”;抽象的空白(即略),这是一种“虚”;连接的空白(即断),这是一种“空”。它们共同构成艺术形象的虚无的空间。 
除了艺术形象的空白构成表现性外,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也构成表现性。所谓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指的是艺术形象没有明确固定的指称、内涵、意义、边界、属性、外延等。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境界的不确定,即指称、边界的模糊;二是意义的不确定,即内涵意义的模糊。  A  ,这是一种模糊境界,  B  ,这是形象的不确定。另一种是意义的不确定,  C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是意义的不确定。 
 形象的不确定性实质是上是意义的空白,也可归入艺Ry7课本库网

术的空白之中。所以艺术的空艺术的空白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形象的空白,一种是意义的空白,古文化所谓象虚和意虚,就相当于这两种空白。 
艺术形象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具有一种召唤性,能为欣赏者提供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或意义空域,从而激发欣赏者永无止境的想像力和理解力的再创造活动,这在感觉效应上就是所谓“余味无穷”。 
1.解释下列概念:  
    ①艺术形象的空白:    ②艺术形象的不确定性: 
    ③残:    ④藏: 
2.第三段“画面上有意留下大片空白,这就是残缺或空白”这句话中,两个“空白”含义不同。请做出具体解释。 
  ①第一个“空白”:    ②第二个“空白 
3.“不全”造成的空白和省略造成的空白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把下面三个句子分别放回第七段中A、B、C这三个位置上。 
  ①比如《红楼梦》的主题意义,就是“影射说”、“忏悔说”、“自传说”、“人生痛苦  说”、“政治言情说”、“四大家族兴亡说”、“爱情说”、“阶级斗争历史说”等多种。 
  ②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提供一种幽深绵邈的没有  边界的意境,给人一种惆怅莫名的感受。 
  ③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描绘东家之子之美:“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5、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完成下面图表,在横线和括号中填人恰当的词语。 
     参考答案: 
1.①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②艺术形象没有明确固定的指称、内涵、意义、边界、属性、外延等。③艺术形象再现某一具体对象时没有再现对象的整体面貌,而是选择某一局部或细节代替它的整体。④艺术形象再现某一具体对象时没有再现对象的整体面貌,有意隐蔽某些部分或细节。 
2.①指画面上什么图像也没有的地方。②艺术的空白。 
3.前者艺术形象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后者艺术形象的结构是完整的。 
4.A②、B③、C① 
5.①形象  ②意义  ③意虚  ④结构  ⑤抽象  ⑥连接  ⑦境界      ⑧意义  ⑨残  ⑩断  ⑩无  ⑩虚  ⑩空    Ry7课本库网


相关标签:

热门文章
快速查询
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